碧空如洗,秋风送爽,初秋的草木旺盛生长。蒙城县立仓镇狼山村民耿会祥在自家牛舍里正在给牛添草喂料。

“来,多吃点,吃得肥壮一些到时候出栏能卖个好价钱!”每天天刚蒙蒙亮,走进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耿瑞祥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便能看见负责人耿会祥忙碌的身影,他给牛添加好饲料后,便开始把牛圈内外打扫地干干净净。抬眼望去,几十头膘肥体壮的黄牛映入眼帘,它们有滋有味得咀嚼着草料,偶尔还快乐的“哞哞”叫一声,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好不喜欢。耿会祥从事养殖黄牛已经有七八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6年,耿会祥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成立了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黄牛养殖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育有近80头黄牛,2022年年存栏50余头、年出栏20余头,年产值达30余万元。养殖场不仅为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务工提供了岗位,也为黎明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和黄牛养殖合作社的耿老板是一个庄的,我忙完自家农活后就到养殖场清理牛圈、喂养饲料,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过来挣点零花钱,一天能挣八十多块钱,还能照顾到一家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好多。”黎明村门南庄脱贫户邹小毛一边搬运着饲料一边微笑着向前来走访的工作队队长宋平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联系帮扶下,在耿会祥的技术指导下,2018年我买了两头母牛,现在已经发展到了5头母牛,每年都能卖4头小牛,一年下来养牛一项我家也增收了四万多块钱,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甜。”脱贫户耿二运在自家牛舍里正在给牛添草喂料。空气中散发着牛粪的味道,这让人退避三舍的“臭气”,却给耿二运家带来发家致富的“馨香”。

黎明村委会充分发挥“领头羊”效应,结合本村丰富的资源,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养殖业发展新模式,而黄牛的养殖就成为黎明村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措施之一,黎明村2家黄牛养殖合作社和5家散户及32户养羊户每年从农户手中回收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作为牛羊的饲料,牛羊粪便被集中收集堆放作为种植业的优质肥料综合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黎明村在乡村振兴中始终增强生态本色和种养殖特色,稳步推动虾稻共作、莲鱼共养、西田瓜种植等,稳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2022年村集体经济实现53万元的收入,基本铺平了致富路,乡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黎明村党总支书记张康康自信满满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采取“合作社+”等模式,以赶考的姿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迎难而上,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试卷。

黎明村鼓励村民发展黄牛养殖产业,只是立仓镇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立仓镇认真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依托“蒙城黄牛”地理标志商标优势,科学谋划“秸秆变肉”工程,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紧紧抓住“牛鼻子”,围绕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畜禽粪便处理等关键环节,引导群众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共有规模养殖场及养殖户136家,存栏量4853头。已建成黄牛养殖小区、牛肉加工厂和有机肥料厂各1个,基本实现肉牛产业全链条集群发展。

  

文:亳州市蒙城县生态环境分局  马文照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