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阳市生态环境局秉承执政为民理念,通过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模式,激发企业活力与动能,助力地方营商环境建设,为辽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辽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以“精准执法+柔性帮扶”为核心,创新工作举措,优化执法方式,通过建立“正面清单”“容错清单”两张特色清单和开展说理式执法,推动执法模式从“查问题”向“解难题”转变。在服务企业方面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模式,坚持“有求必应”和“无事不扰”,推动企业减负和执法增效双赢,通过聚焦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模式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正面清单企业推行差异化执法

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制定印发《辽阳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实施细则(试行)》,2024年将131家无环境违法记录、污染源自控监控运行正常等符合准入条件、环境信用良好的排污单位纳入环境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对这类企业以非现场检查为主要方式进行监管。

为轻微违法企业提供纠错机会

建立轻微违法容错机制,会同市司法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在生态环境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对生态环境领域内首次、轻微且没有造成明显危害后果并及时改正的20种违法行为履行告知承诺制免予处罚。该政策推行以来,2024年全市共有23家企业因此获益,相关问题企业信守承诺在相应期限内完成了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免缴罚款累计66.5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说理式执法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温度

坚持刚柔并济,推行暖心说理帮扶执法,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了《辽阳市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开展说理式执法工作的意见(试行)》,通过事前释法、事中说理、罚后释疑等方式,执法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执法普法制度更加健全,提高了行政处罚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实现执法力度和温度并存,执法效率和质量双促,执法部门和企业双赢。

搭建智慧平台创新执法模式

引进科技手段新模式实施大数据监管,率先在全省建立集在线监控、自动预警、数据统计、信息共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智慧执法”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市178个排污单位、338个监控点位的全覆盖监管,在坚持“无事不扰”的同时,实现了“无处不在”,将原来分散在不同监管领域、不同监管层级、不同监管环节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最大化做到监管无盲区,问题一网清。通过智慧监管平台,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规范行政检查,推动从单一“线下”监管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转变,实现“人海战术”向“智慧执法”转型。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大提升了执法队监管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截至目前,执法队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开展非现场检查1000多家(次),发布预警信息600余条,推送违法线索7条,处罚金额58万元,打造出了受益企业欢迎点赞,受罚企业口服心服的良好营商环境,为助力辽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周皎  辽阳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