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把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大盘子”,全方位纵深推进,取得明显工作成效,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污水站14处,维修及提标45处污水站,配套管网52.3公里,新建污水收集池/罐564处,配套暗渠暗管近1223公里,完成14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成率为55.9%。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垃圾转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新建垃圾分类亭479处,配备分类垃圾桶3000余个。
创新治理运维监管模式,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效果
本着投资少、易维护、效果好、群众认可度高、符合当地特点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示范、因村施策、逐步推广,优选出符合莒南县实际的“纳管、建站、拉运、生态治理、分户治理”5种治理模式。出台《莒南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运维责任主体,确保已建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压实常态化巡查管护责任,建立健全镇街干部包片、村干部包区域、村民包胡同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设置7852名“胡同长”。同时将生态环境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采取“门前三包”“红黑榜”、积分制等形式引导村民参与运维管护,全面提升整治成效。
标本兼治、稳扎稳打治理黑臭水体,严防返黑返臭
莒南县坚持“查、治、管”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以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黑臭水体问题为重点,从农村黑臭水体排查识别、实施综合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确保全面摸清黑臭水体的底数,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强化源头整治,组织开展徒步排查,从污染源头找准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畜禽水产养殖、种植业面源、企业作坊生产、底泥淤积等问题病根,系统推进“三清一改”、控源截污、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相关措施。加大巡查力度。制定实施监管责任和定期巡查督导、水体水质监测等制度,及时消除返黑返臭隐患,目前国、省级管控的19处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7处黑臭水体创新整改变为口袋湿地广场(公园),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积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核查工作,加大落实监管责任和定期巡查督导、水体水质监测等措施力度,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监测,及时发现返黑返臭问题隐患,及时督促整改,直至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强化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推进改厕等治理任务
因地制宜、分阶段有序推进农村改厕,改造农村户厕200户。健全后续管护机制,在板泉镇、洙边镇、文疃镇、涝坡镇、石莲子镇、壮岗镇分别建设了6个的三级发酵池,在洙边镇、道口镇建设管护站2处和1处县级管护平台,2023年全县改厕户报抽、巡检抽取共计13.1万户次,粪污总抽取量约为15.72万方,减少近13万方的粪水乱排,无害化处理率达87%。开展村庄“一建五清”(建机制、清庭院、清街巷、清主道、清秸秆、清沟渠),共清理庭院5.9万个、街巷1.8万条、主道4836条、秸秆4.9万处、沟渠2033.05公里,总计清理“五堆”1.3万吨、清理生活垃圾11.24万吨、水塘1853口、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4.4万吨,开展弱电整治村庄424个,清理拆除残垣断壁781处。
文:张春晖 王蕾 科峰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莒南县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