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生态环境局临淄分局结合实际、着眼当下,以"作风能力再提高、工作理念再更新、力度强度再加大、科技含量再增加、环境质量再改善"为目标,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按照生态环境部"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一、二、三"工程,做好精准、科学治污新文章。

临淄区明确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目标任务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66%,1-3月份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2微克/立方米以内。市控以上河流断面21项指标全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排海管线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40%以上的行政村(重点区域50%以上)按新标准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实现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95%以上。

建设一支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临淄分局坚持以提升党性修养为引领,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更新工作理念,强化廉政作风,深入打造扎实过硬的环保铁军;总结前期北京海湾等第三方单位使用经验,强化第三方选择和管理,使之切实发挥弥补机关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不足的作用,形成对环境监管的有效补充。最终,整合一支由"环保铁军"+优质第三方专业团队的队伍,有机融合,取长补短,提升环境监管和治理效率。同时整合嫁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先进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管网络。

提升两个意识

一是主体、参与意识。深化"全员环保"工作机制,在2020年全面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12个专业委员会作用,全面推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引导各级机关、市民群众、社会组织群策群力,打好"人民战争",实现无缝隙、全时段管控,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精细管理意识。试行企业"主动报备"制度,借鉴应急期间协商减排的有效方式,引导企业主动、认真、全面分析自身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弥补自身不足,调动其深度治理积极性。开展"精细管理提升年"活动,切实发挥工业企业治污减排在环境改善中的作用;综合企业日常管理、"亩产效益"评价情况,进行科学评级,分级管控,在监管力度、应急限产、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区别对待。

确保三项成效

一是大气净化。基于临淄区污染特征,实施差异化、精细化减排,系统谋划和设计工业、农业以及运输、养殖等多个行业减排工程,实施多手段综合应用,解决结构性问题,最终达到减少排放,改善指标的目的。打造一套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从地面到空中的立体治气体系,即雷达预警+无人机巡查+微站点监控和溯源+人工管控+机扫冲洗,在重点区域特别是站点周边区域编织一张空气质量保障大网,务求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核心目标。2021年计划开展15项大气治理工程,涵盖齐鲁化工园区、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等,预计投资超过5亿元,重点投向VOCs和粉尘治理,以及站点周边微环境改善等。

二是水土改善。针对临淄区没有地表径流这一实际,全面加强从排水企业到污水处理厂再到出境断面的全过程监管,重拳打击超标排放、私拉乱倒和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应对突发状况能力,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和水生态应急联动保障体系,同时尽可能扩大生态湿地,延长水质净化周期,全力做到"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与此同时,持续推进工业聚集区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不断完善土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借助其专业能力推进固废、危废处置等工作,用好山东管仲投资有限公司"环保基金",培育第三方治理新模式。全力解决全区危固废处置方面的问题,实现"减危废、用固废、保土壤安全"。

三是督察准备。积极总结经验,对全区生态环境工作开展一次严实、细密、全面的排查,提前谋划、提前介入,抢抓工作主动权,严把整改销号关,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

(文/淄博市生态环境局临淄分局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