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周村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顺利通过了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坚定不移打好了大气、水、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了"四减四增"专项行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突破口,创新思维、攻坚克难,持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通过不懈努力,全区生态环保工作历史性获得两个全市"双第一",即"十三五"期间优良天数、综合指数改善全市"双第一",2019年、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生态环境部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成效考核连续两年全市"双第一"。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周村分局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是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并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生态淄博建设先进集体(2018、2019年),在周村区人大第二批11个部门专项评议工作中排名第2。周村区还被列为全省10个网格化环境监管典型示范区县之一(2019年)。
解民忧,以优良天数改善助力打造宜居城市
"蓝天白云"是群众对空气环境质量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聚焦改善优良天数,坚持多措并举、全过程治理,2020年优良天数达231天,比2015年增加130天,"十三五"期间优良天数改善全市第一,今年截至10月底,优良天数198天,同比改善4天。源头减排,完成128家重点行业企业"油改水"全过程真替代,年源头减排VOCs约300吨。过程管控,依据"应收尽收、分类收集"的原则,加强物料储存、转移输送、设备管线、敞开液面等各类无组织管控。末端治理,160家企业完成单一低效VOCs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新上焚烧炉9台,年末端减排VOCs约700吨。
惠民生,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助推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聚焦农村污水收集这一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全区投资1.84亿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三年内解决污水横流路面、溢流河道、臭味扰民现象,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深入摸排,对全区重点区域、镇办、村庄开展广泛调研,将32个行政村纳入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学谋划,编制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采取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污水支管网等多种模式开展工程治理。统筹推进,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列入2021年城建领域重点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支持,打好资金筹措组合拳。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治理工程进度,加强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纾民困,以信访妥善处置回应群众"急盼愁难"
信访是群众所求所盼的直接反映,聚焦信访处置这一工作重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衡量标准,不断提高工作成效。畅通信息渠道,通过生态环境部12369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24小时举报专线等多个渠道接收群众投诉,今年前三季度,共受理各类信访件366件,全部做到妥善处理、及时反馈,办结率100%。定期开展"市民代表看生态环境变化"活动,积极听取群众建议和诉求,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深挖办实信访线索,对今年以来重点、重复、群众不满意的信访件反复梳理、逐件调研,寻找问题症结,制定化解措施,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环境满意度。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对环境违法问题动真碰硬,今年以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6起,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投诉。
暖民心,以"店小二"服务擦亮周村营商环境品牌
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积极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不断提高服务标准,通过审批专用信息平台,共享办理指南和工作规程,帮助群众实时获取业务信息;对办事群众耐心答疑、细心解惑,保证"一次告知""首问负责"。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是全市唯一承诺区级审批公示期满1个工作日办结的区县。今年以来,审批市重大项目35个、区重点项目58个、其他类项目55个,均在第一时间批复,未受到环境容量的制约。专家精准把脉,对涉及重大环境风险、历史遗留难题的项目,聘请环保专家现场问诊、查找病灶、开出良方,在全力保障项目安全落地的同时,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文 | 郭存亿)
(作者为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周村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