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3月31日,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主题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傅小新表示,将对标“大湾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举全系统之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第一等”营商环境。

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傅小新

傅小新说,赣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工作部署,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2022年重中之重的工作做,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举全系统之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第一等”营商环境。

3月18日,2022年赣州市生态环境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召开

据了解,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深化环评改革、优化监管方式、畅通帮扶渠道、破解产业难题等4个方面,制定出台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18条措施》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对赣州市53项权力事项进行调整优化,49项行政权力事项可在县级直接办理,占比达92.4%。积极争取赣州市享受省级环评管理权限,除国家限制类、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等5个行业外,其他行业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均已下放至赣州市承接。按照“应放尽放”原则,全市90%以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已下放至县(市、区)审批,4个国家级开发区基本享受市级环评审批权限。

傅小新在信丰瀚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帮扶

将疫情期间实施的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将纺织服装等14个行业37类项目纳入环评豁免管理,不需要办理环评手续;将生猪养殖等18个行业45类项目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不需要开展审查、评估,环评审批部门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将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项目,采取容缺受理、先开工后补办手续等方式,实行环评应急服务保障。2021年,全市共对101个重大项目实行环评豁免,120个重大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审批。

对标“大湾区”,梳理优化了全系统211项行政权力事项,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比如排污许可证核发,经梳理优化后,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办理材料由原来的7个材料压缩至2个材料。规范事项标准,统一制定办事指南,规范权力事项的受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真正实现全市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石晶到金力永磁进行现场走访帮扶

积极争取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厅领导多次带队到赣州市现场办公,有效解决江西金力永磁、北京中科三环、江钨集团企业搬迁等20多个重点规划和重大项目环评审批问题。

同时,修订赣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细则,制定并动态调整正面清单企业名单,对清单内196家企业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启动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减少人为执法干扰。制定《赣州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对未造成危害后果的12类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营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法环境。严厉打击环评单位、环评工程师“挂靠”“借证”和环境监测单位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

“下一步,赣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理念,以‘第一等’的标准、‘第一等’的举措,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水平,全面打响生态环境领域‘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全力服务支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傅小新如是说。

(图文/李芸莉 谢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