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的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这座江西的“南大门”有着“世界钨都”的美誉。地表大范围无序民采,乱采滥挖,废石随地堆放,占用林地破坏植被……
百年开采历史让“世界钨都”隐患重重。当地政府挥起了“手术刀”对生态进行了修复。如今,矿山变成了景点园林,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打卡地。
强推生态恢复,满目疮痍矿山再披新绿
大余县有26座矿山,以盛产钨矿而被誉为“世界钨都”。由于开采时间久远,损害了当地生态环境,威胁着当地群众和企业的生活、生产安全。
2020年12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隆盛矿业矿山生态修复推进不力问题。大余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始终把突出问题整改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严格按照“不仅看表态、更要看行动、最终看效果”的要求,加强专业技术把关力度,坚持做方案与做项目同步,积极推进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面对全县矿山管理多年来“重开发、轻治理,只破坏、不修复”等问题,当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当作一场硬仗、恶仗、攻坚仗来打。
大余县印发了《大余县矿山领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及《关于做好全县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按照“一矿一策”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县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定时通报各开采企业生态修复进展情况,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召开20余次工作调度会、推进会,督促各乡镇政府及矿山企业开展恢复治理、植树复绿。
2021年度,大余隆盛矿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约170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106.6亩生态修复面积,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再披绿装。
图为隆盛矿业生态修复前
图为隆盛矿业生态修复后
治理成效显著,昔日矿山成旅游打卡地
大余县因地制宜,将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
废弃矿山、尾矿库植被复绿了,独特的矿业遗迹建设成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兼具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4A级旅游景区和区域重要旅游目的地……
同时,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用则用、宜填则填”的原则,对滴水龙废弃稀土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因废石、尾矿堆积而破坏或占用的山地及耕地重新覆盖植被,变不毛之地为景观园林。
图为西华山钨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前
图为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图为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图为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目前,大余县14家矿山入选国家、省级绿色矿山名录,2021年完成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800亩,今年计划修复800亩。
每到假期及双休日,这些矿区成了游客打卡点,昔日的“世界钨都”换了一副模样。(图文 | 曹建福 谢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