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视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表示肯定。南宁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组织开展建成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攻坚战”,按照全流域系统治理思路,统筹岸上水里、上游下游全要素治理,推动黑臭水体治理终端见效,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于2020年底全面消除。

一、问题背景

南宁水系发达,邕江及其18条内河贯穿全城。过去多年,由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截污排污管网运行不畅,多数内河沦为“纳污河”,黑臭水体犹如一道道城市伤疤,成为市民心中的痛点。根据2015年的普查结果,南宁市建成区有13条内河共38个黑臭河段,黑臭水体总长度99.4公里。2018年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下沉南宁市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督察发现,南宁市黑臭水体整治不严不实,水体黑臭污染反弹问题十分严重。南宁市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痛定思痛,下猛药治“沉疴”,举全市之力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南宁市黑臭水体整治问题于2020年完成整改,2021年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销号。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水体长治久清,成为南宁市一直努力的目标。

二、主要治理措施

高位推进形成治水合力。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长担任指挥长的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部门协同、高效推进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建立领导小组会议、指挥长会议、指挥部工作例会、工作组专题会分级协调制度,做到大事不过周、小事不过夜。

建立健全治水长效机制。通过全市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将黑臭水体治理范围内多个行业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行政管理权限纳入市住建局统一行使,下设地下管网和水务中心,负责统筹内河、内湖水环境建设以及地下管网管理事务性工作,推动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向一体化行政管理转变。同时,市政府采用直接授予方式,将排水管网建设运营特许经营权授予国有平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由该公司在特许经营实施范围内负责排水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

统筹谋划完善顶层设计在广西率先出台《南宁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通过立法推进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6月印发《南宁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成立南宁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挥部,进一步明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目标,对每年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并压实责任,确保到2025年各项目标全面完成。

科技支撑实现治水精细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2019年,在广西率先建立水环境治理城市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即“厂—网—河—湖”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信息及时更新、实时共享,实现全市黑臭水体信息“一张图”。同时,建立和运行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以贯彻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水质、巡河管理、预警预报、群众监督、日常监督考核等功能,达到了“点一点检查河长履职,拍一拍上传河道问题,扫一扫查看治水动态”的目标。

持续发力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自筹、争取上级支持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项目资金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支持。2015至今,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开展内河综合治理,为确保有充足的“真金白银”治理黑臭水体,全市所有城建项目为治水工程让路,保证每年有约20%的城建资金用于治水工程。2021—2022年南宁市城建计划继续安排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60项,计划完成投资37亿余元。

久久为功补齐治水短板。2018年以来,建成投运水质净化厂12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万吨/天,进一步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一方面,推进地下管网建设大会战,2018—2021年新建污水管网约816公里,完成雨污管网错混接点改造8362个,打通市政污水管道断头点295处,完成雨污管道清淤修复约296公里。另一方面,稳定运行的城市水质净化厂进水BOD浓度由2018年的49.9毫克/升提升至2021年的70.2毫克/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三、治理成效

日日做功,久久为功。经过努力,南宁市18条内河全面提质,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南宁市入围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竹排江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案例及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全市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和县级以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达到100%,邕江多年来实现“二类水入境,二类水出境”。2021年,南宁市地表水水质进入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双红榜”,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第24名、省会城市第2名,水质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22名。

水环境治理形成“南宁经验”,城市知名度明显提升。2021年4月,那考河PPP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典型案例,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和广大群众休闲游览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那考河项目投入运营五年多来,接待游客量已突破230.1万人,最高日接待量达到4.2万人,成为南宁新名片。与此同时,黑臭水体治理的“那考河经验”在南宁市落地生根,全面铺开。2018年以来,通过“五大攻坚战”,用短短的3年时间完成了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备受群众诟病的朝阳溪,市民反映强烈的亭子冲,以及昔日让周边群众掩鼻而过的水塘江,经过截污整治、厂网建设等,以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面貌成为网红打卡地,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沿河建园“水清岸绿”,人水和谐幸福满满。南宁市水环境治理始终与提升周边民众幸福感紧密融合,沿河而建的公园绿地、生态广场,为南宁增添了别样的风景,也让周边居民享受到舒适、便捷的美好生活。在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中,统一规划建设邕江及两岸的防洪、交通、港口码头、景观园林、文化、商贸、旅游等设施,打造风景秀美的绿色走廊,形成一道贯穿城区的“绿轴线”——“百里秀美邕江”。目前南宁已在邕江沿岸可利用地设置了200余处休闲运动场所,打造了数十个沿江公园,进一步满足民众文旅需求。


整改前后对比图片


图1 心圩江城区河道吉兴西路段整治前后

图2 心圩江罗赖沟支流整治前后

3亭子冲治理前后

4那考河整治前后


供稿单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南宁市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