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阳市始终坚持生态环境执法“严管”的主基调不动摇,准确把握好“宽严相济”的执法实质,不断完善执法机制、拓宽执法监督视角、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中心,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环境监管工作类别多、难度大、周期长,对企业既要做到严格管理,又不能阻碍企业的经营发展,为此,襄阳市在对企业实施“严管”的同时,坚持全面、全过程、全方位介入指导,从各环节进行把控,重点在短板弱项上发力,帮扶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治污能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3月,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企业环境深度治理的通知》,全市共有300家企业纳入2024年第一批环境深度治理名单,市局相关科室、单位负责80家,各分局负责220家,同时开设【推进企业深度治理】专栏进行集中报道,便于公众及时了解深度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深度治理重点聚焦7个行业,将对名单中的300家企业环境问题进行现场诊断,为企业制定改造措施和方案,并在材料申报以及实施项目资金等方面提供帮扶指导,从源头上治理环境问题,杜绝环境风险隐患,树立行业治理标杆,探索生态环境深度治理的新路子。
深度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执法人员深入企业进行帮扶,经初步统计发现涉气、涉水、涉废问题250余项,其中涉气问题135项,占比45%,涉水问题87项,占比25%,其他问题27项。
3月底,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襄阳市2024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全市共362家企业(不含重复)企业被列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共六大类),其中涉及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126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6家,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214家,噪音重点排污单位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46家,环境风险重点监管单位125家。
列入名录的单位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要配合执法部门依法履行信息公开、自行检测、在线监控等生态环境法律义务,主动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风险,各分局将对名录中的企业进行督促和管理,指导企业严格落实环境管理有关要求,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同月,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对《2024年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全市符合条件企业共121家(其中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2家、日常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119家),正面清单企业将进行分类差异化执法监管,有需要有服务,无需要不打扰,非必要不进行现场检查,主要采取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等非现场手段开展执法检查,让守法企业能充分享受到政策实惠,激励更多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升环保意识,主动履行环保主体责任。
4月,全市316家企业被纳入《2024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其中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4家,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1家,重点排污单位251家。纳入名单的企业在履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主体责任的同时,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准确的环境信息管理台账等责任。同时,执法部门对不按规定要求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将进行行政处罚,并记入信用记录。
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逐年提升,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公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绽放“新颜值”,一幅绿色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供稿: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朱延生 张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