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执法一线,不顾自身安危,冲锋在前,爬上高高烟囱上的“蜘蛛侠”是他;对待企业严格又温柔,有温度又有力度,躬身当好“店小二”也是他。从退伍军人到执法干部,从半路出家的“环保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执法尖兵”,他就是随州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淅河片区执法负责人聂铭。
冲锋在前,急难险重彰显环保担当
在各种棘手或者困难的工作上,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聂铭,他是同事心中能“挑大梁”的人。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碰到急难险重的任务,聂铭总是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2022年10月17日下午,正值疫情期间,高新区管委会紧急下达一项任务,要求抽调有环保部门参与的应急工作专班,护送一辆途径随州的货运车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货运车托运的是30吨的危险废物,货车司机是两名疑似被隔离人员。路上既要保证危废品不发生泄露,也要照顾好驾驶员的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和外界接触。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严峻形势下,此次护送任务责任重大,且路途遥远需要日夜兼程,无疑是个苦差事。
当组织找到聂铭时,他刚刚在社区连续值完两个夜班,红肿的眼睛、深陷的眼窝,憔悴的面容,透露着他连续作战的辛苦。但是接到任务后,他没有半点犹豫一口答应,匆忙回家简单的收拾了行囊,“疫”无反顾再出发。这种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主动攻坚克难的精神都源自于他骨子里的军人本色。在经过8个小时马不停歇、长途跋涉后,他终于跟专班组一起将危废车和两名司机安全护送至目的地,并亲手交由属地接管人员。
铁腕执法,树立铁军队伍良好形象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人敢拼,一往无前,聂铭给人的印象是个“狠”人。工作起来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喊冤;查起案来讲原则雷厉风行,从不手软。在高新区工作10年来,他一直坚守在环境监管执法一线,“白加黑、5加2、风加雨”成为他的常态。聂铭负责的淅河片区占高新区总面积的90%,辖区内涵盖高新区所有行政村43个,需要对接的企业类型多样,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走,去现场”是聂铭的口头禅。多年来,聂铭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节假日,工作日每天都会奔赴现场,不是深入在各个企业监管执法,就是忙碌在各个乡村巡查秸秆禁烧,或者在一线处理信访投诉。平均每年累计深入执法现场250余次。
因工作繁忙,他几乎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说起环境执法监管工作,聂铭总是眼中放光。谈起家人,聂铭则多了一份“温柔”;为了这个温暖的期望,很多时候,聂铭选择了“不温柔”。
2023年4月的一个深夜,已经入睡的聂铭接到举报,高新区某企业涉嫌偷排,一方面他及时按应急处置流程向领导汇报,另一方面及时抢抓窗口期带领监测人员连夜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勘查取证,抵达时已凌晨1点。漆黑的夜丝毫不影响工作,聂铭凭着多年办案培养出的职业敏感性,很快就锁定污水偷排口,他探下身仔细查看,很快发现了“猫腻”,立即组织监测人员采取水样,排污口里的污水隐隐的臭味让人有点呼吸不畅,却丝毫没有打乱他的检查思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在采样结束后,他甩了甩满手的脏水,继续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调查取证工作。最终,在确凿而有力的证据前,聂铭将企业的违法超标排放行为绳之以法。
热心服务,躬身入局当好“店小二”
既严格执法,又热心贴心服务企业,一直是聂铭的执法理念。他常说:“企业发展不容易,我们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严格执法,倒逼企业守法生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摆脱后顾之忧,这才是我们执法工作的初心”。
在日常办案中,聂铭将说理式执法、“执法+普法”落到实处,将服务融入执法办案,把普法渗透到执法全过程。每次到现在检查执法,聂铭都会随身携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守法指南》《普法宣传手册》,一边办案,一边指出问题,同时宣传讲法律责任,以案说法将普法教育有机融入办案现场。
提到聂铭,不少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在完成现场执法检查后,他都会及时向我们逐一反馈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要求、法律责任、技术规范等方面,给我们提供‘锦囊妙计’,以‘店小二式服务’指导我们做好后续整改工作。”
为何要这样做?在聂铭看来,有温度的执法是一座“连心桥”,拉近了企业与政府的距离,优化了营商环境,也架起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曾经受过部队锤炼的战士,聂铭虽然脱下了戎装,但依然本色不改、作风不变,他把在部队中的良好作风带到工作中,用心用情担当环保铁军,用功用力守护青山绿水。他常说,环保执法这条路,充满着艰辛和泥泞,需潜心而笃行。他以“功成不必有我,攻坚必须有我”的豪迈和担当,始终秉持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初心,砥砺前行!
文/随州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