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抗,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读研期间从事绿色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基础性研究工作,2017年进入环保系统工作。进入新的岗位后,该同志迅速转变角色,从象牙塔中的研究人员变为冲锋在一线的环保斗士。作为商丘市生态环境系统执法业务骨干,无论是藏匿于乡村田间的“散乱污”作坊,还是大型规模以上企业,哪里有违法线索,哪里就会出现该同志的身影。该同志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力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守护着家乡蓝天碧水与净土。

不忘初心,忠于理想

“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努力,不忘初心。”从事环保工作5年来,何抗始终如一。来到生态环境执法岗位后,面对全新的业务体系,他毫不畏难、深入研究、刨根问底,扑下身子把自己当做一名“新兵”,鼓足一股韧劲、干劲和拼劲,在短时间内就从一名“业务小白”变成同事眼中的“业务大拿”。

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何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爱一行,把本职业务当做自身硬的“钢铁之气”。

勤学苦练,增强内功

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数量多、种类杂,更新速度快,有着“三年一大更,一年一小更”的说法。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变化巨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全民环境权益意识觉醒,环境执法压力愈来愈大。该同志始终坚持学习,勤于钻研,不停学习和巩固实践环保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第一时间学习新的法律法规,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相关政策,遇到有疑惑、不明白的地方,咨询法律顾问,向同事们虚心求教,共同探讨,为执法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脚踏实地,甘于奉献

“舍得一身脏,才能干环保。”这些年,何抗和同事们在执法检查中呼吸了无数的粉尘废气,下河下管采集了数不清的污秽废水。他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丈量了空气的清新与恶臭、河流的清澈与浑浊、土壤的清净与脏害之间的距离。在他的眼里,他所追求的最美色彩就是在清新的空气中、清澈的河流旁、清净的大地上,能够拥有“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的生态画卷。2022年以来,其参与查处、撰写、宣传通过渗坑排放危险废物、在线监控弄虚作假等多起涉刑典型案件,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其中12起典型案件被《中国环境监察》刊载发布,1件案件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道远需坚持,脚踏实地方久远。何抗在生态环境执法战线上,扎实立足本职,默默耕耘、踏实工作,认真调处各类环境信访问题,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耐心做好每一项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心系群众,热忱为民

2020年初,何抗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复工复产。从初期的陪同局领导对辖区具体企业开展走访帮扶,到后续检查过程中主动上门服务指导,实现了服务“无缝对接”,体现了精准帮扶,进一步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杜绝企业因环保“拖后腿”,受到了企业负责人的一致好评。

如何做好执法与服务的平衡,何抗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对于监管对象,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其实并不矛盾,两者更是可以相辅相成。对案件的认真全面调查,努力还原客观事实,是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是刚性执法的体现。对当事人陈述申辩的积极记录,对企业后续整改工作的积极指导,对坚持法律的积极宣传和普及,执法过程中温和的态度,是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从事执法工作以来,何抗对于每个案件都是坚持如此。

从事执法岗位5年多时间,处罚的企业已经上了三位数,服务过的企业也早已超过了四位数。在何抗看来,对这上百家企业的处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固然不小,但是这几千家被服务过的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深远。虽然只是送出一本宣传手册,或是指导某个具体问题,甚至是一则法律法规更新的消息,但是这些细小的服务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是意义重大的。

依法行政,坚守底线

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依法行政,廉洁奉公,以身作则。通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时刻做到警钟常鸣,守好做人的底线。他经常说,我们执法人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必须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也坚持这么做,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忘严格遵守环保系统的“六条禁令”,能坚决拒绝企业的送礼或饭局邀请,自觉抵制诱惑,不为金钱所动摇,做一名清廉公正的执法者。

(文|商丘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