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物种多样性稳中有升,部分物种栖息范围明显扩大,部分珍稀鱼类种群数量增加,主要优势种类种群结构明显改善,鱼类整体资源量明显增加,鱼类繁殖状况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生物完整性指数稳步提升……”近日,中国科学院赤水河河流生态观测试验站驻站负责人、副研究员刘飞向前来视察的部分省十四届人大代表介绍了赤水河十年禁渔工作情况。

赤水河是唯一未在干流上筑坝的长江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其中,赤水段总长73.9km。为全面加强赤水河贵州段鱼类资源的保护,2015年12月,赤水市作为全国试点之一,率先在全流域启动退捕转产,2016年9月,赤水河赤水段全面禁渔,2017年1月,赤水市辖区内的天然水域全面禁渔。

赤水市围绕“全社会参与保护、全天候巡查监管、全链条执法打击”的工作思路,有力有序保护了赤水河水生物资源。多年来,赤水市建立健全人防+技防”监管网络,聘请176名兼职禁捕网格员,境内平均每5km河道就有1名网格员包保常态巡查。同时,切实提升渔政执法装备能力,配备执法车、执法船、无人机和覆盖赤水河干流全河段的104个视频监控和5个雷达监控点位,实现了对全流域重点水域陆上、水上、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网。

赤水市整合市直部门和属地乡镇工作力量,与合江和习水签订赤水河流域禁渔打非合作协议,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以‘“四清四无”为目标持续组织开展“清船”“清网”“禁钓”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及时消除各类非法捕捞风险隐患,确保“四清四无”常态化、可持续。

新闻媒体宣传、抖音宣传、入户宣传、群众宣传是赤水市线上+线下宣传动员的主要方式。该市线上依托赤水电视台、赤水发布公众号、赤水融媒体视频等载体,结合线下普法宣传“进校园”“进村居”等方式,将禁渔相关法律法规在社会各个层面进行广泛宣传,并在沿河水域安装禁渔固定宣传标语100块,营造了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2年以来,赤水市已在重点水域开展执法巡逻280余次,办结非法捕捞案件183起,其中刑事案件40起,行政案件143起。由于在十年禁渔工作中积极作为,赤水市农业农村局荣获“2022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突出集体”称号、“2022年渔政特编执法船队工作突出集体”称号。


文:杨擎擎 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