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按照“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深化“治、保、用”措施,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方位管控,着力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桓台特色的治水路径。

突出“治水先治污,实现全领域治理。瞄准工业点源、入河排口和农业面源,逐步提升标准,系统推进污染治理。深化工业点源防治,通过精准管控、清洁生产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等措施,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重点抓好博汇、金诚、东岳、唐山热电等直排企业的管理,对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对直排企业外排口实施全指标监测,确保外排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实施入河排口综合整治,成立桓台县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印发《桓台县入河湖排污(水)口溯源整治与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对353个入河排口全面完成溯源、分类、命名及编码工作,建立桓台县的入河排污(水)口管理台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坚持政府主导、镇村共治,倡导社会参与、注重实效,落实因地制宜、应治尽治,实施试点先行,一村一策,推进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巩固提升基础上实现迭代升级。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质净化”的治理路径完成6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动态清零,并强化长效管控,确保“长治久清”。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全流域修复。围绕马踏湖这个生态核心,将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综合治理工程打包到一张图上。“三横五纵”是把桓台县主要河流全部联通,盘活整个桓台县的水系;“两湖六湿地”是根据不同的流域特点,在红莲湖、马踏湖的主要汇水河流因地制宜地建设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工程。人工湿地累计处理规模为18万m3/d,占地近2000亩,工程直接投资达3亿元,每年削减COD约900吨、氨氮约70吨。桓台县逐步勾画出水清岸绿、水绿绕城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实现全方位管控。桓台县建立健全“全员环保”工作机制,成立桓台县生态环境委员会,设立12个专业委员会,明确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构建高效协调的运转机制、专业精准的工作体系和清晰明确的责任体系,努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实施、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全程跟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按年度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国省控断面水质保障方案,充分调动各专业领域委员会和各职能部门主观能动性,着力做好水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提升、水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水生态保护修复能力提升四大提升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广泛支持、自觉行动的浓厚治水氛围,形成水污染防治合力,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系列举措下,桓台县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再现往日勃勃生机。2024年,桓台县3个国省控断面均实现同比改善,总体改善13.24%,位列全省第五位,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文/刘晓明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桓台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