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7月2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作为编制单位,分两年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美丽四川建设的战略任务研究等9项专题研究,深入分析美丽四川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多次组织市(州)、行业知名专家研讨座谈,并充分征求了四川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市(州)政府意见,履行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程序,通过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四川省司法厅的合法性审查,先后经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和四川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8月2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纲要》有关情况,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担任主发布。 

 据介绍,在编制《纲要》的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突出政治性,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纲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注重与“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五大片区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同时将长江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纳入规划,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美丽四川典型案例,协同推进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二、突出独特性,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立足于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战略位置,回应“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纲要》聚焦“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引领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高品质宜居示范区”的定位,精准锚定四川省的能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美丽”揽总,提出四川要先行先试,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并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每一个战略定位都蕴含四川特色,融机遇与目标为一体。

 三、突出系统性,紧盯目标分阶段梯次推进

《纲要》围绕美丽四川建设的总体目标,将15年建设期划分为3个阶段,围绕经济、生态、环境、城乡、文化等重点领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5年为一个阶段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纲要》共十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以2021年为基准年分析梳理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国家和四川省重要政策分析当前开展美丽四川建设面临的机遇;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建设目标;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包括空间格局、美丽家园、绿色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巴蜀文化、治理体系等7个方面建设任务;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深化创新引领、开展建设试点、深化交流合作等5个方面明确具体保障措施。|

《纲要》将体现美的理念、塑造美的形态、打造美的经济、培育美的细胞贯穿整个规划,对于美丽四川建设既有中长期目标和具体路径、也有点与面的结合,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同步打造,兼顾定性和定量考核,让美融入四川的产业、生态、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李岳东表示,下一步,四川省环委会办公室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出台年度实施方案,推动各地编制实施方案,推进《纲要》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全省美丽四川建设能力水平,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在四川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文/ 丁枢  康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