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湘阴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湘阴县县域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21万亩,水域面积超100万亩,湖洲湿地94万亩,林地面积30万南,是湖南生态保护“一脉"“一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洞庭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近年来,湘阴具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特色鲜明。
多元共治,助推环境质量提升。湘阴县坚持生态立具战略,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近几年来,湘阴具开展“利剑行动”清网行动"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投入15亿元,提升洞庭湖、湘江水质和自然生态保护,建立6个野生动物监测点,扎实保护候鸟迁徙:加大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力度,其中完成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 67253 亩、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560亩。2020年1-10月份,空气质量优良100%,湘江乌龙嘴断面、洞庭湖考核断面水质整体达标。
实施“十大”清湖行动,建设水韵湘阴,关停116个砂石码头、堆场,拆除洞庭湖矮围201处、1600多公里。2019年,国控横岭湖断面、虞公庙断面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满足国家省市考核要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38.5%;湿地保护率71%。
实施最严密法治,守护自然生态空间,开展“利剑行动”、“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303.83平方公里、受保护地总面积约401.51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9.21%、25.40%;林草覆盖率20.38%。
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七大工程”,按照乡村振兴20字要求,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7个,“厕所革命”受到国务院大督查肯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99.3%。
实施科技创新,支撑6家龙头农业企业、7家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樟树港辣椒成为生态农业集约发展的典范。
2020年10月,湘阴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湘阴县县域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21万亩,水域面积超100万亩,湖洲湿地94万亩,林地面积30万南,是湖南生态保护“一脉"“一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洞庭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近年来,湘阴具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特色鲜明。
多元共治,助推环境质量提升。湘阴县坚持生态立具战略,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近几年来,湘阴具开展“利剑行动”清网行动"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投入15亿元,提升洞庭湖、湘江水质和自然生态保护,建立6个野生动物监测点,扎实保护候鸟迁徙:加大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修复力度,其中完成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 67253 亩、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560亩。2020年1-10月份,空气质量优良100%,湘江乌龙嘴断面、洞庭湖考核断面水质整体达标。
实施“十大”清湖行动,建设水韵湘阴,关停116个砂石码头、堆场,拆除洞庭湖矮围201处、1600多公里。2019年,国控横岭湖断面、虞公庙断面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满足国家省市考核要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38.5%;湿地保护率71%。
实施最严密法治,守护自然生态空间,开展“利剑行动”、“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303.83平方公里、受保护地总面积约401.51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9.21%、25.40%;林草覆盖率20.38%。
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七大工程”,按照乡村振兴20字要求,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7个,“厕所革命”受到国务院大督查肯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99.3%。
实施科技创新,支撑6家龙头农业企业、7家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樟树港辣椒成为生态农业集约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