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164号),安顺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单位。目前贵州省仅有贵阳、安顺共两个城市入选,安顺是目前全省唯一入选的普通地级城市代表。
“无废城市”建设旨在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有利于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有利于深化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体制机制;有利于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废”安顺,让建设形成合力。2022年7月14日,成立安顺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等28家市直单位(部门)和8个县(区)组成。同时从全市固体废物对口管理的主要市直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专人专职开展相关工作,调动各有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横向强化“部门联动”,纵向强化“市区联动”,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形成全市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十四五”时期安顺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共同打造安顺市“无废城市”建设的亮点和典型,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
“无废”安顺,让方案成为引领。《安顺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中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工作方案分析深入、措施精准、任务可达,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目标合理,将成为指导和支撑安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依据。工作方案结合安顺市前期工作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的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安顺市特色资源与潜力,从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5个方面构建了42个指标,十六个方面的任务。“无废城市”建设将以最有效的方法消纳来自工业、农业、生活各方面的固体废物,减少固体废物污染,必将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居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无废”安顺,让亮点模式成为推广。安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到2025年探索形成全域“无废旅游”模式、“无废矿山”模式、“全域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模式”、“偏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模式”与“钡渣协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模式”等“5+X”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建成后,不仅能推动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形成一套“善于管固废”的机制,还能带动每个企业、甚至每个家庭及其每位成员懂得如何减量、分类,进而提升企业及公民的减废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从长远来看,“无废城市”建设,将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无废”安顺,让宣传成为动力。宣传“无废”安顺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安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平台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对接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视频监控接入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指导辖区内首批试点涉危险废物相关单位按工作安排有序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工作等各类宣传培训工作。多措并举强化公众认知度,提高企业和全安顺建设“无废”安顺的积极性,营造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打造“无废城市”安顺新样板。
来源:贵州省安顺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