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作为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成为行业热点话题。

作为广东省属国企,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能源集团”)多年来深耕能源行业,坚持在电力工业的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实现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从根本上改变电力生产消费方式,推动电力工业体系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电力工业体系转变。

广东能源集团成立于2001年8月8日,其前身广东省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因“厂网分开”电力体制改革而组建的发电企业。核心产业涉及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核电、天然气等,上下游产业涉及煤矿、航运、港口、金融业、综合能源服务等,遍布广东全境并延伸至省外和海外,已形成以能源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已成长为广东省推动能源转型,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主力军。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

近五年来,集团紧密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能源主责主业,不断提升规模实力。稳步推进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增强能源电力保供能力,积极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8月3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灼贤(第二排左三)在阳江海上风电公司集控室察看项目防疫和施工情况

服从服务全省大局,取得显著发展成效。集团以省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服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及“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于2020年底前圆满完成省政府提出的省天然气主干管网“2021工程”任务目标(按期通达21个地级市),启动建设惠州、阳江等一批LNG接收站,有力促进广东省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

聚焦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多能互补。发挥集团整体资源优势和平台公司专业优势,以海上风电为重点加快新能源资源储备和开发。密切跟进国家行业发展新政,结合平价上网新机遇,积极争取优质陆上风电、光伏等项目,加快资源较好的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自行开发建设和市场投资并购工作。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全力做好抽水蓄能电站布局,积极推进重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发建设。

阳江双鱼光伏项目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科学制定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团绿色发展道路将继续坚定不移走下去。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全面推动构建“一主两翼一保障”的产业格局,即以能源生产供应为战略核心业务,以能源资源保障为战略发展业务,以能源综合服务为战略培育业务,以能源金融服务为战略支撑业务,不断推动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能源集团。

以结构调整节能增效为重点

广东能源集团致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要求,不断加快气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助推社会能源结构转型。2021年,集团清洁能源装机超144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实现翻番、创历史新高。

全力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2017年以来,集团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96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77%),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规模由2017年底的81万千瓦提升至509万千瓦,大幅增长5.3倍,清洁低碳转型加速推进,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在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方面,集团持续攻坚,首批布局的近海浅水区珠海金湾、湛江新寮、阳江沙扒、外罗等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其中湛江外罗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珠海金湾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建成投产的大容量海上风电场。

湛江外罗海上风电场

积极开展清洁骨干电源建设。集团坚持先立后破、系统谋划原则,大力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2017年以来,集团累计建成投产气电项目合计规模452万千瓦,在建气电项目合计规模约638万千瓦,为全省电力保供和系统灵活调峰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推动现役煤电机组清洁转型发展,五年来累计关停小容量煤电181万千瓦。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致力于用心创造绿色能源,多年来持续加大环保工作投入,环保指标一直保持国内行业先进水平。截至2017年,全面完成广东境内的常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0年,完成了全部燃煤机组(含W型火焰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现役燃气机组脱硝改造,全面实现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燃气机组脱硝运行。截至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火电厂(计划近期关停电厂除外)废水零排放改造。积极开展控碳工作,争取到2027年集团全口径发电碳排放强度比“十三五”末下降25%左右,全口径度电碳排放强度优于全国和广东平均水平,积极助力广东省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紧密围绕广东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的战略目标,践行“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集团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2019年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集团的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成立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进一步整合内外部专家资源,更加有效统筹科技创新力量、更加科学规划科技创新技术路线和研发项目。2021年,编制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聚焦碳排放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数字能源、能源安全可靠与高效利用、新业态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五大方面,系统谋划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

着力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近五年来,共招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20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约1800人,目前,集团14200余名员工中,有超过7600名工程技术人才,占在职员工总数的52.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超过5500人,是集团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集团不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以市场化方式引进的科学技术研究院职业经理人是“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目前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已有博士7人(其中博士后4人),科研团队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超过80%,员工平均年龄36岁,已初步建设起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2020年,集团申报的博士工作站获批设立,目前已有5位青年博士进站。

靖海发电公司码头

积极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相结合,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高水平研究机构进行战略合作,构建以集团为主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展创新应用研究,强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同步协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集团重点围绕能源主业,聚焦脱硫、脱硝、超净排放、氢能、储能、碳中和、海上风电运维等创新方向,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15.7亿元,深入开展科技研发创新,赋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火力发电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燃煤掺烧、深度调峰、控制系统优化等系列节能减碳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上百亿的创新收益。

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保障

近年来,集团围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挑战,通过深化改革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推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规范高效的治理运作体系,这为集团近年来快速发展、稳健经营、安全稳定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不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建立起具有能源集团特色的依法合规、层次分明、权责明晰的“三重一大”决策管控体系并严格执行,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为集团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强化责任落实,注重落地见效。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推进改革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小升规、专业化整合等专项行动。集团按照省国资委统一部署,有序抓好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2017年以来,集团全面完成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任务;落实“小升规”专项行动部署;制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管理办

法,严控产权层级及企业增量,推动低效无效企业压减处置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通过改革,集团二级管理企业户数大幅压减,促进了集团瘦身健体、轻装上阵、提质增效。

展望未来,广东能源集团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战略引领、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激发企业活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广东能源主力军作用,为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广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