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陬溪河道截污工程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这一困扰湖南桃源县陬市镇群众多年的污染源得到全面整治。陬溪河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居民在河旁闲暇散步,绿树与小鸟相依,组成一幅碧水清流的生态画卷。这是桃源县今年强力推进“利剑”行动和“夏季攻势”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消减工程,“双剑合并”的丰硕成果之一。
整治前
整治后
找准症结,高位推动
陬溪河是沅江一级支流,长约22公里,其中陬溪河城区段长1.5公里。陬溪河形成历史悠久,陬市曾因此河在明清时期名“陬溪市”,近年来,由于集镇的不断发展,沿河的观音桥安置小区、县三中、德福小区和集中的民居约有1600户、2700人。由于集镇发展快,相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沿河没有修建截污管道,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陬溪河,经东风电排流入沅江,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对此,群众反应强烈,常常抱怨:“白天臭气熏、晚上蚊虫咬”。
为迅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桃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调研,先后召开现场调度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专题推进会,组织县直部门和陬市镇对污水直排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协调,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拿出1950万元实施陬溪河道截污工程:对陬溪河建成区段1.5公里实施管网截污和岸坡修复等整治工程,主要建设截污管网、一体化提升泵站、居民污水支管网、成品玻璃钢化粪池及配套建设检查井、管墩工程、施工便道、河道护坡工程等。明确由陬市镇政府牵头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桃源分局、县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县政府研究陬溪河治理工作
群策群力,强力推进
4月15日,湖南省召开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桃源县委、县政府迅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借助“利剑”行动这一强力抓手,全力推进陬溪河的问题整改。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陬市镇及相关部门迅速主动参与项目的筹备和实施。陬市镇成立了陬溪河道截污工程项目指挥部,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由镇、村(居)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具体负责监督整个项目的实施。由于河边住户房屋临河坎近、屋基与河面高差大(部分达8-9米)、部分河段水面窄(面宽最窄仅8米多),截污管道布设难度大,陬市镇和桃源县住建、生环、水利等部门委派技术队伍现场调研,积极指导,在原有3套初设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最优的第4套整治方案,并最终获得县政府批准。同时,县发改、财政、住建、生环、水利等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立项、环评、资金、财评、水土保持、招标等环节中,主动指导、协调,加快了审批进度,按时完成了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由于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县住建、生环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多次现场指导,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了项目顺利完成。
群众参与,务求实效
陬溪河的治理工程是环境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直接涉及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截污管道埋设在河坎上,要占用部分村居民的菜地、围墙、偏房等,在镇村居的引导下,村居民自觉拆除施工障碍物,并在邻里之间相互宣传、相互劝导,发挥了义务宣传员和调解员作用。群众监督是最广泛的监督,截污工程既要保进度又要保质量,在施工中接到向上级反映问题和咨询电话镇本级23起、村居级12起,涉及施工方式、施工质量和安全,有效起到了监督作用。居民积极开展自建,河边住宅密集,部分居民主动自建截污管、化粪池,把生活污水接入到城市管网和截污管网,确保了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陬溪河截污工程严格按照“利剑”行动“五个不放过”的要求推进实施并通过验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污,通过2个提升泵站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后接入污水处理厂;对河坡进行了护坡处理,施工便道建成了观景通道,既有效解决了居民污水直排问题,改进了河道水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居民闲暇散步场所,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同时为加快陬市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居住在陬溪河边80岁的张老汉由衷地说:“达扮(感谢)政府,现在河里的水几得(非常)清,环境越来越好,我的家门口就是公园呢!”
(文/王永忠 许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