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厅举行。奉节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小鹏介绍奉节县推进美丽重庆建设重点工作情况。

童小鹏表示,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坐拥夔门、扼守三峡,是刘禹锡笔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生态江城。近年来,奉节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红利不断释放,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奉节辨识度的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2023年因在“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领域方面成效明显,荣获市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正向激励。

聚焦环境质量提升,激发“两山”转化新动能

一体推进“九治”行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更优。

一是不让污水进长江。精心策划长江大保护PPP项目,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稳定达到85%以上,农村污水收集率达67.8%。6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长江干流奉节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Ⅱ类,梅溪河罗汉大桥断面、草堂河黄连村断面水质在9月达到Ι类。7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二是不让大气受污染。锚定“降浓度、防重度、保优良”的总体目标,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10月30日,已收获299个蓝天,同比增加2天,优良率98.4%;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

三是不让垃圾出夔门。累计建成“无废学校”“无废小区”等“无废城市细胞”75个。创新“快速清漂法”,建成水域数字化监控平台,“清漂”率达到95%,清漂工作入选市级“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长江干流奉节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Ⅱ类。奉节县生态环境局

聚焦生态保护修复,绘就“两山”转化新图景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厚植绿色生态“新优势”。

一是系统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27.26公顷,新增城市绿地8.5万平方米,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2.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05%。

二是精细管。对梅溪河、草堂河、安坪河、新民河等重点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实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站、生态修复、智慧管理信息化平台四大工程,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效能,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河湖。

三是守底线。深入开展环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今年以来,排查环境风险企业154家次,企业自查4120家次,隐患排查率和隐患自查率均达100% ,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秋日江景。奉节县生态环境局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两山”转化新样板

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打通绿色转化通道,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一是金融服务逐“绿”而行。大力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试点储备库入库项目78个,实施库入库项目30个,总投资金额184.68亿元;完成融资项目9个,融资金额达31.45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92.39亿元,同比增长28.28%。

二是产业培育逐“绿”而兴。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品质,以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为载体,重点打造脐橙、中药材、生态畜牧等优势产业集群。其中,“中华名果”奉节脐橙综合产值超60亿元,入选重庆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生态康养、自驾行摄、寻迹诗城等为支撑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昔日矿山青龙镇大窝社区实现绿色转型,获评国家4A级景区。2024年全县已累计接待游客3156.5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184.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1%和23.15%。

三是产业转型逐“绿”而进。把眼镜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引进眼镜企业135家,产值达到23亿元。在清洁能源产业全面发力,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开发,已建成集中式光伏项目1个、水电项目33个、抽水蓄能电站1个,清洁能源总产值25.42亿元,同比增长4.61%,奉节县绿色GDP占比达到71.8%。

奉节脐橙。奉节县生态环境局

 接下来,奉节县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在构建美丽重庆建设先行区上展现奉节新作为。


供稿:奉节县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