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厅举行。巫山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鹏介绍巫山县推进美丽重庆建设重点工作情况。
巫山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也是长江出渝的最后一道关口,是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近年来,巫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推动“九治”攻坚走深走实,全县绿色GDP占比达78%,获市政府落实生态环保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激励通报,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守护“绿水青山·云雨巫山”,库区腹地变身美丽之地
守住“一江碧水”。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完成325条渔船退捕上岸工作。深入推进涉水问题排查溯源,清理整改小水电67座,关停老旧散小码头24个,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69个,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总磷浓度连续11年下降。15个考核断面、2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大昌湖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护好“两岸青山”。大力实施国土绿化重点生态工程,累计造林151万亩,修复矿山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7.6%,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县幅员面积36.43%。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已发现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42种,维管植物3245种,入选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留住“四季云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全力保“优良”,降“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稳定保持98%以上,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未出现过重污染天气,PM2.5浓度较2018年下降35.3%。特别是摩天岭康养度假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7万个,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入选全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巫山县生态环境局
壮大“三峡红叶·巫山脆李”,生态资源化为致富资本
扮靓“一片叶”。推动生态资源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围绕长江巫山段、大宁河沿线等重点区域,栽植红叶类树种20余种120余万亩,吸引游客700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6.32亿元。打造出最具有巫山辨识度的“两山”实践“金名片”,让“绿色颜值”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
种好“一棵树”。将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同产业发展相结合,种植脆李30万亩,目前产量达13.5万吨,产值18亿元,带动全县6万余农户增收致富,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走出一条“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为生态添绿”的价值转化新路子。
走实“一条路”。借“风”揽“光”走好清洁能源之路,建成6个风光清洁能源项目,实现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产值3亿元左右,其中三溪两坪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重庆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项目,入选全市2024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实现工业之美与自然之美和谐共存。
云雨巫山。巫山县生态环境局
绘就“诗画城乡·绿色生活”,城乡颜值擦亮幸福底色
推动绿色空间重塑。全面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构建“两带、四屏、二十二廊、多块”生态安全格局。建成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占全县国土面积46.2%,努力扮靓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
推动城市治理迭代。大力实施城市“体检、更新”行动,疏通451公里雨污管网“主动脉”,化解114个治污末梢“肠梗阻”。两江四岸11.4公里水陆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全线贯通,修复消落带71万平方米。推出三峡龙脊徒步、宁江渡生态文化公园等一批城市新名片。
推动乡村建设升级。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环境治理与基层智治深度融合,探索推广下庄村传统村落、光明村生态村落、权发村乡村驿站、安坪村和美家园等乡村建设巫山实践,多措并举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下一步,巫山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市域范例为目标,聚焦 “渝东北领先、全市进位、巫山辨识度”,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样板,奋力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供稿:巫山县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