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沈阳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市工作安排,积极投身“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当中,聚焦市域治理领域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项目,不断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有效防范和化解一批环境风险隐患,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将强化环境安全、严厉打击环境恶意违法犯罪作为重中之中,不断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在思想认识、组织部署、内外衔接等方面下足功夫,建立风险防控、严格执法、帮扶管理的立体架构,查处了一批恶意污染土壤、大气、地表水的案件,强化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生态损害赔偿,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风险防控,防就防在源头。印发《关于开展沈阳市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含小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隐患“回头看”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强化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与“双随机、一公开”衔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辖区内479家风险隐患排查对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企业库,同时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与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抽查企业479家次,排查风险隐患问题201个,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完成率达到100%。按照《辽宁省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与环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沈阳市全力加强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做好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不断推进智慧化环境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在省领导小组对各市相关工作考核评价中,沈阳市各类安全考核总分为229分,其中涉及环境安全类的考核分为60分,占考核总分的26.2%,沈阳市环境安全类考核得分为满分,位居全省第一名。
严厉打击,打就打出力度。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印发《沈阳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称“两打”工作),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下,2023年,全市共办理刑事案件移送公安48起,同比2022年增长3.5倍,移送公安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沈阳市委、市政府把“两打”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着力点,将“两打”工作纳入“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第八条赛道。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将“两打”工作作为检验环境执法工作是否过硬的一项政治任务,发挥局党组统筹全局的关键性作用,局党组书记高位部署,分管局领导靠前指挥,建立起“全员打、全年打、全过程打”的工作新格局,层层压实区县主体责任,实现将执法工作重心向打击环境恶意违法犯罪工作上转移,凝聚了“两打”工作对有效惩戒恶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共同认识。2023年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773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了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企业全覆盖执法检查,涉及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刑事犯罪的案件已全部移送公安机关,高质量完成赛道考核任务。
按照“从严、从重、从快”的总体要求,强化统筹协调和立体式联勤联动,不断拓宽工作广度。完善横向联动体系。建立“公检法环”工作信息共享机制、案件联合会商机制和联合办案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专业技术作用,发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打击犯罪和法律监督专业职能。沈阳市法库生态环境分局在与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时,通过查阅《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发现某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短时间内购买了大量盐酸。经核实,该企业并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警惕。根据信息共享和联合办案机制,沈阳市法库生态环境分局立即组织业务骨干与公安部门进行联合突击检查,发现仓库内存有已生产的打渣剂约30吨,厂房内部建有一座用于提炼锌灰的加热装置以及生产原料盐酸,周边地面及排放沟槽内已被腐蚀呈现黄色,部分不明液体经排放沟槽流到车间外渗坑内,渗坑与厂界围墙外土壤联通。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经验判断,其污染物中极可能含有危险废物进而导致土壤污染,执法人员迅速固定证据送检,检验报告结果显示废物样品的浸出液中锌含量均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限值,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依法将该污染犯罪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形成跨市合作联动机制。强化都市圈联防联控举措,建立跨区域、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切实推动沈阳及周边地市环境质量同步提升。拓宽发现问题渠道。沈阳市生态环境局与沈阳市财政局联合转发《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将“两打”线索纳入重点奖励范围;聘请运维服务的四方机构,配合开展自动监测现场检查工作,形成发现问题合力。
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破坏行业良性发展的行为零容忍。因地制宜地把“两打”工作与解决行业顽疾紧密关联,今年沈阳市着力于监测行业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2023年10月10日,沈阳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冒黑烟车辆倒查机制”提供线索,对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使用“OBDⅡ”外挂作弊装置非法更改发动机控制单元CVN编码,从而通过消除车辆故障代码达到OBD检测项目合格的目的,企业负责人对上述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沈阳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对企业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7.5万元的决定。目前已发布五起机动车排放检验行业典型案例5起,第三方环境监测行业典型案例2起,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2起。
积极释放“以案释法”的教育、震慑效果。2023年,沈阳市生态环境部门已查办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7起。得到中国环境报、辽沈晚报等10余家国家、省、市媒体的宣传和转载,有效推动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关于“两打”专项的尖兵培训,加强高科技手段应用,实现“水陆空”立体式巡查,提升攻坚能力。打击一个,检查一批。对涉案单位的上游产废单位、中间收集单位、下游经营单位进行延伸检查,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确保打深、打透、打彻底。
帮扶管理,帮就帮到实处。全力推动企业自动监控管理水平。印发《关于加强沈阳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全流程“建管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制《自动监测日常工作指导手册》,开展自动监测监督帮扶行动,切实推动企业提升自动监测管理能力。全年共帮扶企业181家次,制发《自动监测工作执法建议函》60份,解决企业在线管理问题314个。组织召开加强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工作会议、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机动车尾气协调治理培训暨座谈会议,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政策法规宣讲、管理要求解读等一系列举措,为全市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机动车检验机构行业协会,促进企业相互监督,共同守法。截至目前,共计发放《致全市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一封信》467封,组织监测机构代表签署《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诚实守信承诺书》84份,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稳定有序的环境监测市场环境。
下一步,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将强化政治统领,提升全系统对维护环境安全的认识高度,坚持严格执法与帮扶服务相结合,为强化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贡献执法力量。
作者: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 郭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