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根据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入河排污口工作情况提醒函的工作要求,为扎实做好襄阳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巩固入河排污口排污整治工作成效,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迅速开展找差距明方向,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分析研判、多措并举,高质量提升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整治工作进入“加速度”。截至11月25日,襄阳市99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839个,完成率提升至84.74%,从排名相对滞后,一举位居全省前列,超额完成2022年度整治目标。通过整治,有效管控了入河污染物排放,促进汉江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目前,襄阳市汉江干流4个国控断面2022年1-11月水质为Ⅱ类,水质为优。28个省控断面(含1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6.4%,优于省定92.6%的目标。
坚持高位推进,确保有序整改。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作出“各相关县市区高度重视,采取切实过硬措施,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整治任务”的批示。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紧抓在手,于6月14日现场调研,并于9月16日召开全市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推进,要求各地各部门提高认识,主动作为,克服困难,不讲条件,扎扎实实抓好问题整改;对涉及工程类整治项目,要尽早 列入城建计划,列入“十四五”项目库,做好项目立项,确定资金来源,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通过视频调度、业务培训、现场帮扶等形式,协调解决技术等方面困难,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多措并举,确保工作落实。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在系统内召开局务工作调度会、视频工作推进会、溯源整治培训会,指导、帮扶、督办各分局切实落实属地牵头单位职责,在督促企业完成整治工作的同时,对国家、省、市的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要认真学习研究,对本行政区域内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每个阶段需采取的措施进行仔细思考预判,给当地政府推进此项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先后印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的通知》《襄阳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市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重新梳理上报全市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改完成时限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本着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重新梳理入河排污口整改完成时限:一是各地在2022年底前按照整治方案要求完成179个排污口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部门统筹负责的未列入2022年整治计划的78个工业企业排污口和其他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倒排工期,明确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二是对坚持长效监管的152个排污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现场巡查检查、定期监测,整合佐证资料,水质稳定达标后,申请销号备案;三是对政府其他部门负责的排污口整治任务,按照襄阳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要求,报请当地政府同意后,督促各相关部门在2023 年完成率必须达到85%,2024年全部完成整治任务。
坚持信息共享,确保承上启下。建立联络机制,组建入河排污口工作联络群,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联络员、技术团队加入,并保持 与经信、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水利和湖泊等部门信息畅通,实时交流工作进展、上报整治情况。建立调度机制,工作专班每月调度进展,全面掌握存在问题,及时开展会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保障国家、省、市统一工作安排部署落实落地。
坚持督导帮扶,确保立行立改。指挥部办公室印发《襄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对全市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开展督导的通知》,对全市汉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开展督导帮扶检查,对检查中部分地方点位溯源不精准、制定的整治措施和整治标准不科学等问题,督促其立即整改,并要求其扎实落实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回头看”,对前期溯源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压实各责任单位责任,强力攻坚。2022年4月至9月,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印发全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对各地各部门入河排污口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瞄准靶向,确保精准发力。2022年9月,为推进襄阳市入河排污口后续整治工作,市指挥部办公室在全省第一个把未完成工程整治的13个入河排污口,拍摄成视频短片,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推进会上放映,从感官和视觉上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督办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压实主体责任,尽早将工程类整治列入城建计划,做好项目立项,确定资金来源,扎实推进后续整治工作。
文:田威 李天赐
图: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