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坚持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沿黄城市意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发展现状如何?

2024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淄博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工作成效。

工作推进机制持续优化。淄博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淄博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黄河战略落实。制定出台各类相关的实施方案,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强化工作监督考核,全面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

全力保障黄河长久安澜。聚焦治理水患、防治干旱,实施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开展河段控导工程续建加固,加强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治理,推进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滩区内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小清河、孝妇河、沂河、淄河、东猪龙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完成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建成海绵城市107.21平方公里。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深化减碳降碳“十大行动”,不断优化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从源头上降低排放。统筹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夏季臭氧管控和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持续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严格落实各类扬尘管控要求,着力巩固移动源防控成效,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2023年,淄博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历史性退出全省末位。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推进城市雨污合流管网、城市黑臭水体“两清零”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科学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完成黄河流域和其他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任务,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力度,严格建设用地安全准入管理,有效防控土地环境风险。全力完成省定7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善分类整改提升、成效评估闭环机制,推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开展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固废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化解。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持续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走深走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承载力稳步提升。围绕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污水处理厂+湿地”治污综合体,建设人工湿地1.4万余亩。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入选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在淄博成功召开。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明强县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沿黄高水平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完善沿黄综合立体交通网,沾化至临淄、济南至高青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庆云至章丘、高青至商河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实现全线实载试航。淄博综合保税区、淄博内陆港、国际班列集结中心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共建黄河流域绿色物流一体化先行区合作联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加强黄河文旅融合发展,统筹黄河文化、齐文化、鲁商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建设,全力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努力讲好“黄河故事”。


存在哪些挑战?

尽管成效显著,但淄博市在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短缺、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生态环境改善压力较大。作为全国全省重要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市火电、石化、建材、玻璃等传统行业占比较高,污染物排放基数较大,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易反复。

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淄博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粗放利用等问题长期存在,工业用水刚性约束不够强,农业灌溉方式仍然粗放,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新经济新动能支撑力不够强,产业创新力亟待提升。高青县作为全市唯一的沿黄县,受产业结构和经济总量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压力较大。


下一步怎么做?

弥补结构性污染缺陷。推进园区化改造,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高污染企业向环保标准更高的工业园区集中,实现集中治污、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对新入驻企业或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审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排。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搬迁改造,对搬迁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更严格的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普及等方式,增强公众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替代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鼓励建设节水型现代农业示范区,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技术。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雨水、再生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在工业冷却、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领域优先使用。建立水权交易机制。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水资源分配,鼓励节水高效用水,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缩小高质量发展差距制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针对高青县等特定区域,应充分挖掘其沿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黄河文化特色产业等,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

下一步,淄博市将采取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综合措施,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文:于萌  淄博市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