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各种废弃塑料袋、食品包装袋、农膜等不同成分的垃圾随处可见,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宜章分局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展开了一系列农村生活垃圾“美颜”行动。截至2023年11月底,已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体系和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共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1座、村庄垃圾收集房(按人均配置)3914座,现有收集车辆50余量,收运完成率100%,全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漂浮垃圾完成整治。

抓好起点,规范垃圾分类、投放。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宜章分局从源头出发,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细化分类类别,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因地制宜确定投放点位置、投放时间及投放规范。

采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网格员+指导员+督导员管理模式,推动村村有网格化管理,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以网格合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末梢落地。

开展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示范乡镇创建,建立交叉检查的复核评价和通报摘牌机制,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落实。

打通堵点,健全垃圾收运体系。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宜章分局加强农村垃圾集置站点建设,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制定集置和收运相关标准;科学合理设置收运线路,确定村庄垃圾收转运服务半径和收运频次、收运时间、运输路线;加大运输环节管理力度,推动村庄沿街商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

同时,推动站点技改提升,积极探索农村易腐垃圾及农林有机废弃物处置技术路线,建设或升级一批与之相适应的易腐垃圾处理设施;站点设施坚持“属地管理,谁使用、谁负责、谁维护”的原则;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星级培育评定,提升站点管理与运行维护水平。

建立乡镇监管主体、村监管主体、保洁员监管长效管理机制。村庄保洁人员原则上按照每100户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制定保洁员工作考核标准,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塑造亮点,推动垃圾回收利用。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宜章分局构筑回收体系,固定回收站点与回收员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单元,通过以点带面收集农村区域内的再生资源,推动农村回收网点的再生资源“日收日清”。

“两网融合”,鼓励农村便利店等经营者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改造提升农村回收网点,确保中心村、普通村均有回收网点。

强化支点,打造数智赋能体系。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宜章分局鼓励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政企共享机制。以事件为中心,对农村环卫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流程管理。


(文图/ 李桂军  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