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辽宁省生态环境系统紧紧锚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目标任务,坚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创新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以下称社会监督员)监督机制,主动引入社会监督力量。2023年,全省共选聘376名社会监督员,涵盖市场主体,热心环境保护工作的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各个群体。通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五员”作用,以“小切口”推动解决“大问题”,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果检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的“六项重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辽宁省生态环境系统把抓好理论武装作为开展主题教育首位任务,组织系统内干部职工及社会监督员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对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脚踏实地解决执法不规范、执法随意性大、执法透明度不高、宗旨意识不到位等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体社会监督员多角度参与执法、多渠道倾听建议、多举措帮扶指导、多频次现场监督、多方位开展普法,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多角度参与执法,做营商环境的“陪审员”。制度明确监督员可以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和环境信访调查处理工作,参加审议不予行政处罚和重大行政处罚等行政处罚案件审议工作,保证监督员可全过程、全流程、多角度参与生态环境行政,通过建立社会监督员的广泛参与监督机制,让生态环境执法更加公开透明。沈阳市组织社会监督员代表参与新修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研讨;大连市组织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阜新市组织社会监督员代表参加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议。
多渠道倾听建议,做沟通群众的“联络员”。通过组织社会监督员座谈、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搭建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平台,积极为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建言献策。营口市每季度向社会监督员通报生态环境执法领域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情况,面对面征询市场主体对生态环境执法方面的意见建议;盘锦市通过微信联络群,专人联络、配合社会监督员履职,听取其意见、建议;铁岭市组织社会监督员开展座谈,发放行政执法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完善社会监督员全面沟通机制,让市场主体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多举措帮扶指导,做解决问题的“指导员”。组织社会监督员参与执法帮扶调研,协助执法人员化解问题。鞍山市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对企业帮扶,帮助企业解决自动监控数据标记问题;本溪市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调研,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相关问题;锦州市社会监督员在工作中为企业文化嵌入、品牌塑造等建良言献良策,企业高度认可;葫芦岛市将监督工作同舆论监督、民意所求相结合,社会监督员通过线上线下与企业和市民沟通、交流,积极回应、解决社会关切。通过打造社会监督员帮扶机制,让市场主体得实惠。
多频次现场监督,做规范执法的“护航员”。社会监督员通过参与现场执法工作,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使用、证件出示、文明用语、着装规范性等细节以及履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程序等情况。上半年,全省社会监督员参与双随机检查、专项执法行动等全过程执法活动50余次,起到了良好的执法监督作用,让生态环境执法更加文明规范。
多方位开展普法,做环保政策的“宣传员”。组织社会监督员学习法律政策,把提升社会监督员普法能力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抚顺市组织社监督员“送法入企”,助推打造“办事不求人、无事不受扰”法治化营商环境;丹东市组织社会监督员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和惠企政策、政务服务指南等,帮助群众解疑释惑,助力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通过实施社会监督员普法机制,让市场主体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得到不断提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将坚持以主题教育成果推动营商之变,持续深化社会环境监督机制,持续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持续在挖潜和增效上作文章,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的“双赢”局面。
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