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马踏湖“治保用”生态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河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建设美丽中国好经验、好做法的集中展示和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身边的优质公共生态产品。
马踏湖“治保用”生态治理做到“三个“坚持,创新实施“全员环保”水环境治理体系,打造淄博版水环境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北方缺水工业城市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严重水污染问题,其经验做法对于美丽河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守正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不能只算“牺牲”经济增速、经济总量的小账,应该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应该从更高政治站位审视这种阶段性“阵痛”,牢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平衡好发展与保护、近期利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双赢”。
坚定不移强化系统治理思维。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流域治水包括治理修复、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多个环节,必须坚持规划引导、法治先行,统筹兼顾左右岸、上下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多种需求,把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环境应急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与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共同推进。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共建共治共享。以“治”控源,实施全流域综合治理,做实“治”的文章。严守“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水环境质量底线,全面实施工业源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点源治理,分阶段逐步加严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促进流域内造纸、化工、农药等高污染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促使“小散乱”企业自动退出市场,确保入河湖排水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标准水平。大力推动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工程以及清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成区及重点乡镇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全面实现“河河清”。以“保”促净,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做好“保”的文章。围绕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总体目标,着力打造“污水处理厂+湿地”治污综合体,同步在河流河道及入湖口建设人工湿地,沿河实施河道治理,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力求在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防洪排涝、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方面发挥科学治理协同增效作用。以“用”减排,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做活“用”的文章。加强企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技术研发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打造淄博主城区“八河联通、六水共用、清水润城”生态格局,构建桓台县“三横五纵二湖六湿地”生态水系,通过河湖连通实现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矢志不移坚持长效管护机制。走出“反复治、治反复”怪圈。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依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将其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融入经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党政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全员参与的配合,创新实施“全员环保”,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全员环保”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长效工作体制,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十四五”时期将持续应用“治保用”策略,谋划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着力构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四大体系”,继续以直面问题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
(文/淄博市生态环境局 薛瑞婷 王鑫 陈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