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坚持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不减、方向不变,着力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多举措强化科技技术装备建设,培养全省执法队伍装备应用能力,实现科技手段执法监管提速增效,巩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助力夏季臭氧污染攻坚,确保“十四五”VOCs减排目标顺利完成。


加速装备建设,打造科技执法“铁军“。近两年,河南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年”和“装备达标年”活动,累计申请财政资金2.1亿元,为全省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队伍配发610辆执法车、80台FID检测仪、433台PID检测仪、11台红外摄像仪、9台紫外烟枪、以及700多台配套设备风速风向仪、热线式微风仪、便携式打印机等。同时,为市县两级执法机构配发21架复合翼无人机和65架六旋翼无人机,并在省厅搭建无人机指挥平台,初步形成全域无人机巡检系统。探索实施拓宽第三方辅助执法,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无人机辅助执法力度,实现无人机辅助执法全省覆盖。2022年,继续投入8400余万元,预购执法装备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18台、PID检测仪381台、多参数气体检测仪417台、粉尘快速测定仪417台、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36台等,重点帮扶各级执法机构加强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大气快速测定、个人移动执法等装备建设。

系统开展培训,多举措提升业务技能。为全面熟练掌握执法装备性能和应用操作,河南省通过实地教学、实时监测、训后考试等方式,系统开展装备使用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执法、精准执法水平。举行便携式VOCs监测仪器—FID 、PID基础使用教学培训,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工程师为主讲人,针对设备的开箱、组装、开机调试、基础操作等内容对全省执法人员进行线上集中培训。同时,线上培训结束后,组织现场培训60余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培训后现场开展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现场实地教学培训,现场教授便携式VOCs检测仪器的检测方法,通过“专家现场授课、企业实地勘察、设备实时监测、训后统一考试”四个环节,切实提升涉VOCs现场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让发放的执法装备切实在专项执法行动中发挥作用。

设“擂”比学选优,强化装备应用水平。从学会到学精转变,为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科技装备应用水平,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创新执法队伍建设思路,组织各地市执法骨干进行全省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竞赛,统一使用配发的VOCS监测设备参赛。将考场搬到企业,并设置了FID校准、模拟现场执法检查、现场检测、提交材料等四项竞赛内容。参赛选手要在陌生的环境下,利用PID、FID、风速仪等执法装备,对企业进行全流程的执法检查,并对废气排放浓度进行检测,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判断,并在第一时间给出具有法律依据的处理意见。竞赛实战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培训使用效果。


实战检验成效,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在近期全省开展的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中,河南省突出执法装备应用,助力臭氧攻坚实效,短短一个月时间,全省共检查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25279家,使用PID、FID进行现场监测的有18523家,PID、FID平均检测率为73.3%,共发现5377家企业存在问题,问题企业发现率21.3%,环境问题6212个,其中,环境违法问题187个,一般环境问题6013个。

截至7月10日,发现的6212个环境问题,已整改5698个,整体整改率为92%。截至6月30日,全省225家企业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已完成157家,完成率69.8%。河南省创新强化执法设备应用方式,加强联防联控监督帮扶,创新跟踪督办闭环执法,积极推进科技执法,联合第三方检测公司,租用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通过高科技,提升发现问题能力。2022年6月,河南省遇到极端高温气象条件,日平均最高温度达到1961年历史同期最高值。有25天,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如此极端天气下,03(8小时百分位浓度)224微克/立方米,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同比下降1.8%。03中度及重度污染比例为13%,同比减少5.4个百分点,中度及以上比例也明显降低。

砥砺奋进铸韧性,行稳致远开新局。下一步,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将进一步扛实责任,创新举措,强化落实,提高效能,持续加强执法装备在执法活动中的应用,着力打造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执法信息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许  喆 王留伟  河南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