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执法要达到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需要有科技的支撑。近年来,鄂州市葛店经开区坚持“三个紧盯”,积极探索传统执法方式向科技执法方式转变,着力丰富非现场监管执法手段,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科技支撑能力,以科技赋能助力智慧监管,为精准执法提供强有力保障,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一、紧盯应用,优化环境监管推广方式

一是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借助VOCs走航车监测、无人机巡查、便携式VOCs气体分析仪等多种科技手段和在线监控、用电设施监控系统、智慧环保平台等多源监控数据,有效解决现场执法中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2022年,葛店经开区已有17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完成在线监测联网,8家重点企业安装治污设施用电监控系统。二是常态化推行差异化执法监管。为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全面推进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差异化执法监管,将随机抽查的频次与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情况相关联,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2023年,葛店经开区共有22家企业被纳入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正面清单,主要采取非现场方式进行监管,最大程度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切实让自觉守法企业受益。三是有力夯实环境应急预警监管。葛店经开区在危化品运输较密集的地段设置了综合监控系统(包括厂区监控以及高空瞭望)、道路卡口系统,有效加强移动源环境风险管理。另外已建成1座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空气自动监测站正在建设中,可及时、快速监测出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情况(SO2、NO2、PM10、PM2.5、CO、O3等),还能监测到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指标,更能全面、客观、实时地反映区域空气质量变化状况。

二、紧盯数据,构建执法监管中枢神经

一是实时录入执法信息数据。落实移动执法系统信息全录入和现场执法全过程记录,要求所有一线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工作时,当场使用移动执法设备,实时报送执法数据,改变了过去执法全靠人工记录的模式,将现有的执法记录都保存在系统里,方便随时查看,实现了全过程闭环管理。通过加大运用移动执法系统,持证人员执法活跃率100%,确保执法全过程留痕。实时录入抽查检查记录,精准排查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便于及时督促整改。2023年以来,葛店经开区上传执法检查记录347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二是实行24小时全程监管。定期更新污染源信息,对新增企业、企业污染源类别变动等情况予以及时调整。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24小时实时查看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对小时数据有效性进行研判,及时通知企业关注预警信息,并上报异常情况说明。2023年以来,共开展自动监控非现场监管168次,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同时通过“双随机”检查督促企业按要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严厉查处。2023年,鄂州市生态环境局立案查处自动监控违法行为2起。

三、紧盯在线,严格自动监控系统管理

一是着力加强设备管控。根据《2023年鄂州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葛店经开区涉及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重点排污单位共24家,其中废水重点单位8家,废气重点单位15家,废水、废气双重点单位1家。执法人员明确告知清单内企业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及监测因子,并督促按时完成建设和联网工作,切实做到“应装尽装,应联尽联”。截至目前,9家重点企业已安装智能震动设备,4家重点企业已安装视频监控。二是着力强化工作调度。加强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工作的统筹调度,每周对相关企业安装联网整体进度进行统计,对正在实施的,督促其按照安装、验收、联网的流程向前推进;对行动迟缓的,督促其加快进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安装;对出现不具备立即安装情形的,经现场核查后,要求其报送情况说明。利用电话、微信、现场提醒等方式,及时跟进企业安装进程,对进展滞后的企业进行指导、督促,确保2023年9月底前按时按要求完成安装联网工作任务。


供稿:鄂州市生态环境局葛店分局   陶琴 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