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日前,围绕“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汽车用钢材料革新”主题,《中国环境监察》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党委书记、首席运营官欧云飞。

《中国环境监察》:VAMA是如何突破汽车用钢创新协作机制短板,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欧云飞:近年来,汽车用钢跟随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涌现出大量创新技术,无论在轻量化、高强度,还是低碳化、热成形等方面,汽车用钢的品质和性能都在持续迭代升级。VAMA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用钢供应商,依托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庞大的产品研发体系,确保客户能够在满足全球各地法规标准的前提下,应用最前沿的产品。

目前,VAMA已拥有丰富的产品阵营,如先进高强钢(AHSS)和超高强钢(UHSS)、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等,但VAMA的定位从来不是纯粹的产品供应商,而是以创新为立足点,为客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汽车用钢综合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通过ArcelorMittal Multi Part Integration™多零件集成、激光拼焊和热成形技术相结合等工艺创新探索,以及内外双门环、一体式后车体骨架、钢制电池包等部件的创新应用,VAMA所能提供的价值远远超过传统的钢材供应商。

以VAMA热成形一体式门环为例,该方案能够实现以一个一体式产品代替多个零部件,客户只需使用一套冲压模具,一次冲压即可,无需后续组装,还能实现较传统方案20%以上的减重效果。目前,包括奇瑞、长城、红旗、比亚迪、蔚来、理想、岚图、小鹏、吉利等在内的主流中国车企都采用了这一技术方案。

《中国环境监察》:VAMA是如何构建绿色产业链,实现材料升级与低碳协同?

欧云飞:在这场汽车产业转型变革浪潮中,绿色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不仅为汽车用钢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机会。

在汽车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产业,要实现“双碳”目标,绝非靠一个产品、一项技术就能实现,而是要靠整个体系的持续创新,VAMA已经通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TUV对铝硅镀层热成形钢Usibor®、镀锌钢材等典型产品生命周期的评估认证,并推进碳核查以及环境产品宣告EPD,全力支持国内各汽车制造商提出的绿电计划。

此外,VAMA还通过工艺路线调整、屋顶光伏发电、变压器改造、烟气余热回收、保护气体合理利用、循环水利用、降低天然气消耗等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是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50%,并承诺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环境监察》:全国两会之后,您将如何带领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欧云飞:政府工作报告既立足当下稳预期,又着眼长远谋突破,字字紧扣发展脉搏、句句回应企业关切,特别是报告提到了“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整治‘内卷式’竞争”等,这些政策导向会让钢铁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目前,VAMA与国内众多汽车制造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覆盖车型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从最初的汽车设计到汽车用钢产品的持续供应。未来,VAMA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继续深化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技术引领的企业氛围,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增强技术研发和服务水平,继续推出新一代的热成形钢、冷成形钢以及镀层技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希望凭借产品创新继续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和升级的首选合作伙伴。